很多人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好了还想更好,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永无止境地追逐,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仔细观察下,我们深深执着的人、事物、状态等一切,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希阿荣博上师
当原以为能依赖的人已经走远,剩下的亲情和友情只能通过各种科技来传送,我开始追求既熟悉又陌生的宗教信仰。
从小没受过任何正统的佛学教育,现在也是如此。偶尔看看佛教书籍,也不知道哪种教诲才是正统。凭着自己的直觉,觉得哪条教诲有道理,就跟随哪条。
曾经接触过的尼姑和学佛的长辈,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总是给人一种祥和安宁的感觉。我也学着把追求的对象,从外转向内,无时无刻注意着内心的变化。
有时候,朋友一句无心的话,听在我这有心人的耳里,直叫人倍受委屈。那时候,心的状态是紊乱吵杂的,当它慢慢地安静下来时,思绪也跟着平复,才发现原先那句伤人的话,根本就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个意思。那是心在不被控制的状态下所捏造出来的假象。而许多人都喜欢活在这样的假象中...
有人说,祈祷是向祂要求一些东西;静坐或冥想是与祂聊天,我经常选择后者。所谓的静坐,也不是一定要坐得笔挺挺,一副正经八百的模样才能和祂聊天。一天下来,不顺心的事也累积不少。意见的分歧虽不至于引起口角,却也足以影响一天的心情(修养未到家)。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回到宿舍,锁上房门,躺在床上,听着佛曲,反而觉得更自由。时而心平气和地与祂讨论当下的心情;时而愤怒地噼里啪啦向祂诉说自己有多委屈。聊着聊着,偶尔还遇见了周公!一觉醒来,烦恼不再。
不能说自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连佛教徒也称不上),但不知道何时开始,佛教教义已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总是觉得,佛学与瑜伽是息息相关的...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