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那些Tetris教我的事

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又开始流行起来。而这一次,我也加入了游戏的行列!

这游戏能训练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当速度越来越快,这也考你的反应是否敏捷。而我喜欢这游戏的原因,主要是它教会了我一些人生哲学。

尝试闯关好几次,最后发现若要完成整个游戏,你得明白几个道理...

首先,不要害怕犯错误。当你越怕犯错,往往越让你犯下更多的错。

其二,当犯下的错误已不能被改变,那就向前看吧!别因为留下了几个小洞或不小心把积木放错位置而耿耿于怀。尤其当游戏的速度极快的时候,根本没时间让你责怪自己的粗心。而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地利用下一块积木。

其三,专注于你正在做的事,可以的话,也计划好未来的路。这游戏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即使只是稍微分了心、慌了神,积木一下子就变高了。除了100%的专注力,你也得有周详的计划。在把眼前的积木放好前,就要开始盘算着下一块要怎么处置。前提是,要先把眼前的那一块处理好。

其四,解决一个问题有N种方法,一个行不通,你还要B计划、C计划...别因为一时的不顺心而决定自己的成败。

其五,永远保持着一颗平常心(不管速度有多快)。别因为眼前的错觉,而让你乱了方阵!

其六,时间过得很快,但你依然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像积木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你会发现,即使到最后一刻,你还是能改变积木的形状,更妥善地利用它。

最后,一定要坚持到底!再坏的情况,你也能扭转乾坤!有好几次,积木越叠越高,眼看就要输了,但我还是不放弃,一层一层地叠了下来,最后竟然闯关成功!

有没有发现到,这和跟我们息息相关的人生是很相像的?发明这游戏的人实在是太有智慧了!而这也是唯一一个我能闯关成功的游戏!


如果你也喜欢玩Tetris,是否也和我一样看出了游戏的关键?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1

闲话

“这是什么?”

看看四周围,身边除了几叠死亡报告外,就没其他人了。我把头抬起,一位大叔拿着桌上一只装了小螃蟹的瓶子问我。

我张着嘴巴,却答不上。大叔好像也看出我只是闲人一个,便转过头去问屏风后的值班医生。

大叔:“这是什么?”

医生:“小螃蟹啊!”

大叔:“这我知道。可是,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法医部)?”

医生:“哦!今早来了个溺毙的死者,我解剖尸体的时候找到的。还活着呢(小螃蟹)!不忍心把它弄死,便用瓶子装起来。”

大叔:“哦...”

我好想问,是在尸体上还是尸体内找到的。但自己只是法医部内的闲人,这样插嘴有点不礼貌,便把问题往肚里吞了。

看着大叔手上的瓶子,那一秒,我对那只小螃蟹刮目相看......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小天使

记得那天,玩了一个上午,孩子的爸和妈累得睡着了,剩下孩子的阿姨陪着她玩。那时候的她还没学会站,更甭说走路了。她时而坐着玩玩具,时而要看外婆做糕,时而要看屋后小巷的野猫,时而要到屋前露台去看小鸟,就是不肯睡觉。而孩子的阿姨就这样抱着她整间屋子跑了一个下午,直到孩子的爸妈饱睡一顿。

听说孩子她已经会走路了,而且很爱“玩楼梯”。

不知道,孩子她晚上睡觉时是不是依然指定要同一首摇篮曲?不知道,下次孩子闹别扭时,她阿姨哼的那首摇篮曲是不是依然可以“搞定”她?

无法参与小外甥的成长,心里充满着遗憾。而那些把孩子寄放在爷爷奶奶或保姆家,长期在外工作的父母,又作何感想呢?


一颗心,总是会被孩子的纯真牵引到一个很安宁的世界。

(照片取自孩子的妈)

Sunday, December 11, 2011

文字的力量



曾經有人說,當一個人在寫一封信或是寫一篇文章時,他是在把自己的靈魂轉化成文字。

相信嗜書的人都會有幾本自己最鍾愛的書,或是幾個最崇拜的作家。當你喜歡一本書時,原因有二:其一,書中所寫的正是自己心裡所想的,這樣的共鳴有如一座隱形的橋梁,把讀者與作者的心相互聯繫;其二,作者所寫的是你從來都沒想過,卻又引人深思的話,繼而起了勵誌的作用。

通過每一本書,作者以文字把讀者牽引到另一個世界──一個既讓人耳目一新,又不虛擬的世界。在忙碌的生活中,大家不妨試著放慢腳步,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籍,不管是小說、文學、漫畫都行。然後,靜靜地、細心地品嘗。慢慢從文字上探索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境,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元素和想像力,很多時候會有意外的收獲!

其實,以文字方式來表達自己並不是作家的專利,只要有“寫”的念頭,任何人都能成為作家。剛開始時,你或許會發現自己無法把心裡的想法以文字呈現出來。生活在一座被塵煙所汙染的城市,人的心好像也被蒙蔽了,嘴里說的往往與心裡想的有所出入。寫作或許是一個沉澱的機會,讓你赤裸裸地面對自己的靈魂。人人都說溝通很重要,但溝通不見得一定要用說的。有時候,文字更能把話說到心坎里、更加地牽動人心…

(此文刊登于星洲副刊--星云版


小插曲:

在为本帖子寻找着插图时,无意中发现了另一篇《文字的力量》

我想对于每个爱写作的人来说,没什么比得上看见自己的文字受到肯定吧?

如果此图片的主人找上门来,请原谅我的不问自取!^^

(图片取自网络)

Friday, December 9, 2011

做自己的朋友

不管你有多少朋友(还是没有朋友),你都是自己一个人。

当你读到这么一句话,第一个感觉是什么?一股孤寂感涌上心头?

独自一人的时候,心里会不会突然冒出一个声音:朋友都到哪儿去了?

和一群朋友的聚会中,你们高谈阔论、对酒当歌、疯狂大笑。一阵放任后,最终还是曲终人散。当你又“变成”自己一个时,伴随而来的会不会又是一阵悲哀?


对于那一句话,我觉得那是最贴切不过、那才是事实的全部!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自己一个是件可悲的事?难道说,你连自己也忍受不了,不想与自己独处太久?

常听人(包括自己)唉声叹气,抱怨怎么没人了解自己。我想说,那你对自己的了解又有多深?当你也不怎么了解自己时,又凭什么去埋怨别人?

在聚会中,你习惯把自己放在一旁,设法融入其中,与朋友喧闹。那一刻,你觉得那叫作尽兴,你觉得那才是精彩人生。当所有人都离开了,你再次看见那个厌烦的自己,你不想去面对。这时的你感叹,随着年龄的增长,知心好友也一个个离你而去了,到最后剩下的只有自己。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朋友就会越来越少?是别人在改变吗?抑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来越害怕面对自己了?几岁大的小孩,自己拿着玩具就能玩得不亦乐乎。除了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小孩还能和自己做朋友。为何长大后的我们,智商日益成熟,却无法做到呢?

无论去到哪里,请别嫌弃自己,和自己一起认识新朋友、新环境,和自己一起成长。

“不管你有多少朋友(还是没有朋友),你都是自己一个人。”
当你真正明白这句话的含义时,你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所谓的寂寞,是对原来的那个自己感到陌生了,甚至完全遗忘了。

(照片摄于台湾--平溪)

Thursday, December 1, 2011

菩提树下

星期日上完了最后一堂佛学课(谢天谢地!)。这几天,看着朋友放在面子书上的照片,却有种不舍的感觉。

想念寺庙清幽的环境,偶尔能听见附近农家的牛叫声。傍晚,与朋友坐在寺庙外乘凉,看着归巢中的小鸟,阵阵微风,不禁令人感叹--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想念Bhante的声音,不管是诵经还是讲佛。渐渐地,发现原来Bhante讲佛也很有趣、很有智慧;渐渐地,习惯了以印尼语传授的佛法;渐渐地,30分钟的静坐再也难不倒我。

想起Ajahn Brahm的一个视频。Ajahn Brahm说他曾到过一座寺庙,寺庙的一位大师让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在大师面前,他感觉到大师无条件的包容。这种前所未有的感觉,让他觉得很震撼、很踏实、很安心,也让他体会到包容的威力。虽然我没感觉到那种包容,在寺庙的那几天却让我觉得格外安心。因为,和尚不会说谎,我不必猜测他哪句真、哪句假,可以全心全意地信任他。


记得第一天的午餐,大家快饿坏了,餐桌上却只有一锅白饭,其他菜肴还没准备好,大家把碟子盛上白饭,坐在一旁等候。我看着碟中白饭,拿起汤匙就吃了。我缓缓地咀嚼着白饭,想象从种稻到我盘中的粒粒白饭,当中牵涉了多少人,装了多少人的血汗?有多少人会为了我这一碟白饭而感动得流泪?我静静地吃着,心里是满满的感恩。在旁的朋友看见了,笑我饿成这个样子,连白饭都不放过。而我,则不想对牛弹琴。

或许,生活也像白饭。当生活出现了许多诱惑,人们便开始追求名利,执着于身外物。有如白饭配上了山珍海味,我们被诱人的菜肴所吸引,却忘了白饭那淡淡的香味。

熟不知,主菜其实是白饭,而所谓的山珍海味只不过是陪衬品罢了...


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傍晚我们都放下了压力,一起抬头看着天上小鸟的情景。


想不到,宗教上的启蒙竟然是在印尼!

(照片取自友人,摄于印尼--日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