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7, 20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连续几个星期的懒散再次把需要啃读的课本叠得比山还要高,我不得不开始日夜颠倒的日子。

熬夜的第一天,还没到午夜肚子就饿了。缺乏糖分的脑袋,竟然想起了家乡的那个老地方,一个属于我和几个老友的老地方。这地方对我们来说不止是看海、嬉水的地方,更多的时候,与老友不惜花费45分钟的车程去到那里只为一碟nasi lemak(椰浆饭)和一颗清凉的椰子。偶尔吹吹海风,发一阵呆,即使不说话,也能知道在那一刻,对方在想什么。

发着乡愁,在面子书上涂鸦了一番。想不到,共同的回忆立即引来了好友们的回应。那熟悉的语气,通过文字,传到了几千公里外,大家就像在面对面地交谈。久违的爽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永远不必担心对方会生气,或在你背后说悄悄话。这与近日所见到的尔虞我诈成正比!

时间能摧毁爱情,却把友情这坛酒酝酿得更香醇。不管在外面历经多少风雨、人前人后变得有多圆滑,只要聚在一块儿,大家好像又回到了那单纯的中学时期。有友如此,我心存感恩...


我们曾在这海滩留下了足迹、欢笑和泪水;
希望未来的岁月,你我会在世界各地留下更多的老地方...

(照片摄于马来西亚波德申海边)

Friday, April 22, 2011

看我72变!

连续几天的小考,再加上作业,大家赶了好几晚的夜车。为了安抚疲惫的身心,与友人决定吃一顿丰富的晚餐。那个晚上,大家边享用丰盛的美食,边尽情地高谈阔论,不亦乐乎。

看大家都喂饱了肚子,并露出了满意的神情,他向我们这桌人走来:
“嗨!大家想不想看魔术?免费的!”

反正第二天是假期,大家不急着回宿舍,而且不必付钱,变点了点头:
“好啊!”

他是一名魔术师,为了宣传附近的一间魔术官,每个星期四的晚上都会与其他同事到这里来表演,这么刚巧被我们碰上了。他神秘地表演着一个接一个的魔术,把我们一步又一步地引进了他的魔术世界。我们从原本“姑且看你可以变出什么花样”的心态,转变成被他的每一个动作所牵引、为每一个的不可思议而啧啧称奇。他幽默的表演方式,把在座的所有人都逗乐了。当然,大家都知道魔术师不是神仙,固然不能真的一眨眼就变走手上的纸巾。魔术这玩意儿,说穿了就是熟练的掩眼法。每一个魔术,从小小的魔术牌,到需要大型机器、有生命危险的大型魔术,都是魔术师们日复一日、艰辛的训练而换回来的。但,那一个晚上,他却把我们的烦恼与压力都变走了。

为了满足观众的好奇心,有些魔术师会在表演的尾端揭开一些小魔术的诀窍。这时候,观众群中会出现两种反应:一种是恍然大悟、然后兴奋且跃跃欲试的表情;另一种是恍然大悟、眼神接着露出些许失望的神情,两者的比例依魔术的巧妙度而定。观看魔术时,心里会产生一种特强的好奇心,明明知道过程中一定耍了诈,却怎么也看不出当中的破绽。观众们往往就是被这一份神秘感所吸引。可是,一旦秘密被揭露了,魔术的玄妙被赤裸裸地展现出来,这门艺术就不再有任何的吸引力了。

著名魔术师刘谦曾说过:“看不出魔术窍门才让人最快乐!”

神秘背后的窍门,魔术师们早就摸透了,魔术还会为他们带来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在魔术师的眼中,魔术只是枯燥的玩意儿,但他们却得重复地表演,只为给观众带来欢乐。就像刘谦经常说的:“唱歌唱不好还是歌手,跳舞跳不好也还是舞者,但是魔术变不好就不是魔术师,是小丑。”这行业的伟大程度,不下于教师、科学家或医护人员。

发生在生活上的奇迹少之又少,魔术却能让人更接近奇迹。为了能永远地保存着这份神秘感,我甘心当个旁观者,让魔术继续为我带来一个又一个的惊喜,继续地被魔术感动…

Monday, April 18, 2011

父与子

若干年后,他们是否还会记得,那一天,他们曾不理会旁人的眼光,潇洒地手牵手,漫步于火山口的边缘上?


小孩长大后,是否也会牵着父亲的手,陪他走过风烛残年?

(照片摄于印尼婆罗摩火山)

Sunday, April 17, 2011

那年,那天,那一个午后

曾经,我们主要的沟通方式是电邮和简讯。

后来,我狠下心,把所有跟你有关的电邮和简讯都删除掉。

以为这样做,就能慢慢地放下。(是我高估了时间的威力吗?)

直到那一天,无意中发现了和你的交谈记录。

那一次,我们聊了很多琐事...

你说,校方不允许学生用图书馆电脑做自己的事,你冒着危险和我谈天...

你半开玩笑地说,是我不让你“断背”...

看着看着,我哭了... 这些,你都忘了吧?

是我太大意,忘了电脑会把所有的谈话内容记录下来,忘了删除。如今,让回忆给翻新了。

是我没用,盯着电脑许久,再也狠不了心按下“删除”的键钮。


听说,你就快要毕业了。没有勇气亲口送上祝福,想必你也不会稀罕。

愿你可以过着自己向往的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指南针。

虽然你不会看见,但我总算是在这里献上了小小的祝福...

珍重。

Saturday, April 16, 2011

多数的人,看见血会害怕,甚至会晕倒。但在某种情况下,血的出现反而让医护人员(和病人)松了一口气。那就是抽血的时候!

被抽血的机会很多,尤其是中了骨痛热症的那几个星期,手都被针插得麻木了。今天去到医疗中心,穿上“白袍”(其实是学校的实验室衣),角色也换了,轮到我插人啦!

星期六的病人不是很多,第一个病人是个八个月大的婴孩。躺在妈妈的怀里,眼睛睁得大大地望着我,忍不住逗着他玩,他就笑了,非常惹人疼爱。婴孩的血管特小、特难找,再加上我也还没熟悉环境,连针筒都不知道放哪儿,所以只是仔细观察医护人员那熟练的技巧。小孩看见大家不安好心地围着他,尝试着挣扎,但双手和双脚已经被妈妈牢牢地固定着了。眼看针筒已经刺穿了孩子细嫩的皮肤,奇怪,怎么没哭呢?当医护人员抽了抽针筒,血开始往针筒里流时,小孩“哇”一声就哭了。而我,忍不住笑了(太可爱了!)。

接着,来了个中年男生。这一次,我自告奋勇地问医护人员:
“可以让我来吗?”

“当然可以!”医护人员爽快地答应了。

拿着针筒,紧张得心都快要跳出来了。病人的血管特明显,心想肯定能抽到啦!当我把针筒缓缓地插向血管,才发现真正的皮肤层和学校教学用的道具是有差别的,是很大的差别!我尝试把针筒插进血管,却看见病人脸上痛苦的表情,把原本就没什么信心的我给吓坏了。站在一旁的医护人员看见我不知所措的表情,笑了笑,拿过了针筒再教我一遍。

过后,医护人员还怕我难堪,安慰我说:
“这病人的血管比别人的较坚硬些,没关系,你做得很好!”
(可是,我什么都没做啊!)

后来,又来了个妇女。为了学习,我厚着脸皮再次要求医护人员让我来做,他又答应了,还细心地帮我找血管。这一次,我鼓起勇气用针口刺穿血管,抽了抽针筒,血就涌进了针筒。那一刻,鲜红的血真是太令人振奋了!虽然针头插歪了,抽到的血不是很多,但也算足够。

最重要的是,这成为了我第一次成功的抽血经验!


下次去医院看病时,要是被你遇上了没经验的实习医生或医学系学生,请别嫌弃他们,给他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他们只是欠缺了一点信心...
(照片自网上)

Friday, April 15, 2011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出现在我眼前...


而我,还会因此而感动吗?

Wednesday, April 13, 2011


“快点!快点!快点...”

小孩很简单,只要不必上课、有游戏玩,就乐得心花怒放。
即使只是当个旁观者...


我们的到访,或许为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丁点儿的欢乐;
可他们的单纯,不也洗涤了我们的心灵?

(照片摄于印尼日惹)

Monday, April 11, 2011

先爱自己,才有能量爱别人

一直以来都觉得李连杰是个实力派演员,今天才发觉,除了演艺事业外,原来他是这么地有内涵,我真是太后知后觉了!

他没受过正规教育,但他思考的方式、说的话比许多大学生要深远多了!他总是说:
“我能说华语,但不怎么能读;我能说英语,但我看不懂。”

我在想,只要能把自己的一套想法,传达了给别人,哪怕只有一个人,就已经足够了。再说,他那生动的演说方式,已经有效地影响了上万个人,这还不够吗?
(当然,学是得上的。)

在他投身慈善公益的活动当儿,却引起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别人问他,会不会因为这些声音而觉得难过?他说:
“不难过。人类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有批评是特正常的。我不会被外在的物质和东西,改变我的心态。”

我不会被外在的物质和东西,改变我的心态。

听到这,我不知觉地猛点头。这正是我这半年来努力学习、每天都提醒自己要做到的事!


是他告诉我,想要帮助别人,单靠爱心是不够的,你还得要有知识,懂得怎么去帮。

这让我联想到一位师父所说的话:
“要爱别人,首先要懂得爱自己。”
这不是自私。学会爱自己,感受什么是爱,再把这感觉传播出去。身心富有,爱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一点也不装作。

慈善活动也一样,它并不是形式上的责任。当你觉得,自己从别人身上得到的已经够多了,你会自然地醒觉,是时候把自己所拥有的拿出来与大家分享。

某种形式上,慈善并不是帮助,是分享。帮助这词,好像把人分了高低。帮助的人,比较优越高尚;被帮助的人,比较卑微。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人权的原则上,人人平等。

有机会,我也想加入一基金!


想要帮助别人,自己先要成为一名专业人士。至少,也要有专业的知识。

Sunday, April 10, 2011

心思单纯,生活简单就很好

很多人永远对自己不满意,不满意自己目前的外表、才智、地位、财富、受用,好了还想更好,一生的精力都用在追求更好上。
永无止境地追逐,目的到底是什么呢?

仔细观察下,我们深深执着的人、事物、状态等一切,没有一样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把快乐寄托在向外驰求上,就像喝盐水解渴一样,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

--希阿荣博上师


当原以为能依赖的人已经走远,剩下的亲情和友情只能通过各种科技来传送,我开始追求既熟悉又陌生的宗教信仰。

从小没受过任何正统的佛学教育,现在也是如此。偶尔看看佛教书籍,也不知道哪种教诲才是正统。凭着自己的直觉,觉得哪条教诲有道理,就跟随哪条。

曾经接触过的尼姑和学佛的长辈,他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总是给人一种祥和安宁的感觉。我也学着把追求的对象,从外转向内,无时无刻注意着内心的变化。

有时候,朋友一句无心的话,听在我这有心人的耳里,直叫人倍受委屈。那时候,心的状态是紊乱吵杂的,当它慢慢地安静下来时,思绪也跟着平复,才发现原先那句伤人的话,根本就不是自己所想的那个意思。那是心在不被控制的状态下所捏造出来的假象。而许多人都喜欢活在这样的假象中...

有人说,祈祷是向祂要求一些东西;静坐或冥想是与祂聊天,我经常选择后者。所谓的静坐,也不是一定要坐得笔挺挺,一副正经八百的模样才能和祂聊天。一天下来,不顺心的事也累积不少。意见的分歧虽不至于引起口角,却也足以影响一天的心情(修养未到家)。好不容易熬到放学,回到宿舍,锁上房门,躺在床上,听着佛曲,反而觉得更自由。时而心平气和地与祂讨论当下的心情;时而愤怒地噼里啪啦向祂诉说自己有多委屈。聊着聊着,偶尔还遇见了周公!一觉醒来,烦恼不再。

不能说自己是个虔诚的佛教徒(连佛教徒也称不上),但不知道何时开始,佛教教义已深深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总是觉得,佛学与瑜伽是息息相关的...

Wednesday, April 6, 2011

《鲁豫有约》--陈鲁豫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迷上了《鲁豫有约》这个节目。只觉得这节目让我知道名人们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努力、世界另一端许多平凡人即平凡又感人的故事。不管是闷得发慌的日子、抑或是忙碌的时间表、甚至是堆积如山的报告,都阻止不了我追看这节目。它带给我的醒悟实在是太多了。

这一天,我如常地边吃晚餐边看《鲁豫有约》,突然,心里第一次对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产生了许多问号。饭一吃完,就马上打开谷歌搜寻,手指飞快地在键盘上打出了“陈鲁豫”(清楚地记得她是和我同姓!^^)。有关她的新闻可真不少,随便点击了一个网页。一看她的简介,简直让我惊声连连。她竟然是个回族!中国的回族,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朋友...

把滑鼠再往下划,看见别人(还有她本人)这样形容她与丈夫的感情:
“13岁相识、18岁相爱、21岁分开,9年后重又相遇...”
我重看了这句话好几次,大脑好像被什么刺激到,不由自主地联想着...不过老练的我,已经可以及时地制止自己了。

她的故事,不像她访问的对象,那样地传奇,却是难得的精彩;她给人留下的印象,就像她所访问过的明星,那样地漂亮、耀眼又能干。


或许,她是许多人心目中的偶像。而在我心目中,她是我唯一的偶像。
(除了尽责的医生们外)